"
上个学期,四五年级围绕「未来之城」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在校园开放日的项目发布会上向大家展示了。
这篇记录来自综合实践组奥特老师,她的梳理重点在于:老年友好社区被设计出来之前,孩子们如何「读-思-达」。
城市的发展与人的需求之间有什么关系?实现一个项目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其中的思考值得被记录,也值得一读。
同学们从环境(卫生、绿化、空气)、医疗条件、教育条件、交通出行、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角度观察螺洲镇吴厝、洲尾、店前3个村的情况,与村民互动,了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螺洲的看法和期待。
我们想要通过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引发孩子们关注老人的生活,了解老人年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现有城市给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与设施,系统地思考、打造一个未来的老年友好社区。
在第二次课中,我们带着孩子采访在公园里的老人们。大家先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进行采访?采访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设计问题。」再带着问题与爷爷奶奶们交流。
在第三次课中,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生活在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身上。老师们事先联系了两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探访,分别是「五福缘」养老院和汤边社区老年家园。
生活在「五福缘」的多是高龄老人,一部分需要长期卧床。我们从院长口中得知,家人偶尔会来看望老人,但老人们在精神上相对比较贫乏、孤单。在这里,孩子们与爷爷奶奶们聊天,还带去了礼物。
汤边社区老年家园是一家坐落在成熟生活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与温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医养一体化。其中一层为开放式社区活动中心,另一层则是全托养老机构。
同学们「读」到了许多老人听力不佳、行动不便、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也感受到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的生活环境和氛围。
第一个问题帮助同学们回忆探访过程,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可以从每个人的回答中了解孩子们的记忆点。
第二个问题将上午的参观活动与上一节课的采访活动进行对比,帮助大家对同类事物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三个问题围绕活动主题,让同学们从整体上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这是大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初印象,也为参观第二家养老服务机构留下伏笔。
在第二家探访的养老机构汤边社区老年家园,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养老服务机构的空间设计与服务理念上。
老年家园的开放式社区活动中心设置了智能化居家改造样板展示间、共享茶室、阅览室、电脑室、爱心小屋、午间休息室、书画室、乒乓球室、老年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儿童活动区、棋牌区、长者食堂、长者学堂等丰富的活动功能。
在这里生活,老人会得到温馨、舒适、专业的养老服务。
我们先让孩子们带着学习单自由探索开放式社区活动中心,在学习单中大胆猜测每一个设计背后的设计意图。然后,再请工作人员带领参观,一一介绍。在这里「读」的是空间设计,「思」的是设计意图。
相较于直接请工作人员带领参观,这样的活动设计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间和发挥想象余地,他们可能一开始并不能猜测到所有的设计意图,但也许能够从自己的视角看到更多的细节,提供交流的可能,激发探索热情。
工作人员带领参观、介绍之后,大家在答疑互动的环节提出许多自己的疑问,工作人员结合实例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介绍了机构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
由工作人员带来的解答和分享显然是更专业、更有效的,这样的表达与互动是生成性的、也是场景化的,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会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参观后回到学校,我们立刻分小组对今天的参观见闻进行讨论:
今天走访的两家养老服务机构有什么共同点与区别?你在步入老年,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会不会选择住在养老服务机构?如果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选择一家养老服务机构,会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个问题借助韦恩图对两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对比,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将两次不同的参观体验进行梳理,归纳出共同点,也发现许多不同点。
第二个问题回到学习者本身,把他放在特定的情境下去做选择,帮助学习者思考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和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大多刚刚步入老年,将来可能面临着类似的选择。
大家刚刚走访了两家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环境、氛围、设计、理念有着切身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这样假设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孩子同理老年人的需要,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经过这样的参观与交流、经历了反复地阅读、思考与表达,孩子们对老年人的认识更丰富、更立体了起来,这些经历和认识能够更好帮助孩子们理解老年人,更好地设计老年友好社区,锻炼面向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