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云开学校听觉艺术课程组的老师们都在持续学习和探究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并综合运用于音乐课堂中。
这样的以孩子为中心,以音乐为本体的音乐课堂,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敏锐的听觉和丰富的感知。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音乐课上,老师和孩子总在突破束缚和限制,创造、想象、表达,探索更多音乐的可能性。
孩子与音乐、世界联结的载体可以是身体、姿势、大脑、嗓音、大自然、情感、文字,以及视觉艺术……
秋天,来听一曲卡农
但打破了传统音乐课的规则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美?
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理解、探究,从而产生思考,达到思的加工?如何培养审美能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如何将三大音乐教学法与「读-思-达」产生联结、使得孩子们的艺术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课程设计 / 听觉艺术课程组
编辑 版面 / vvo
插画 / 刚故去的设计大师仲条正义
在音乐课程中的「读」,是用耳朵来「读」,对应的是「听」。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进行聆听。
再来思考:歌曲的速度如何?听到演唱中的声音有几个?演唱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孩子们对歌曲初步聆听后,对歌曲整体框架有了大致了解,包括段落、拍号等,也感知了乐曲的主要风格。
很重要的是,老师会请孩子们用简练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及自己对音乐的感觉,针对乐曲中出现的新唱法提出不懂的问题。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通过听觉来感知的艺术,对音乐的感知需要结合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以及律动、演唱、游戏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与对音乐的感知与情感体验密不可分。
对音乐的理解,离不开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在这里,「思」是审美判断与音乐理解。
老师和孩子在课堂上针对卡农的音乐体裁作了探究:
老师将比较抽象的演唱声音转换为与图片相结合,小女孩、小男孩、爷爷分别对应女童声,男童声,及男低音。这样明显的对比,更易分辨不同音色。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喜欢的音乐游戏啦。
老师在地上按顺序摆放几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动作,分别是拍手、跺脚、捻指、拍肩。
大家排成队列,配合音乐,按照次序,一个接一个的跳到圆圈里,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聆听音乐、配合音乐,
最形成视觉卡农的效果。
第二个游戏则需要与同伴配合,8个纸杯对应歌曲《两只老虎》中的 8 个乐句,其中一人先唱第一句,边唱便拿起第一个纸杯递给同伴,同伴接过的同时演唱第一句。
用卡农的形式唱《两只老虎》,
每个杯子代表一个乐句,唱一句给一个杯子,
接过那个杯子的同学同时唱出那句歌词。
此时先唱的同学已经唱到了第二句,同样拿起第二个纸杯递给同伴,同伴接过并演唱第二句,以此类推。
在音乐中,「达」便是在对音乐风格特点有一定了解后,通过唱、演、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合作、表演、创作方式,进一步表达输出音乐。
在学习完卡农这种音乐体裁后,孩子们根据卡农的特点编创了几项活动:
先是歌唱卡农、视觉卡农:孩子先分组,每一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有《小老鼠上灯台》《小鸭子》等,并结合了纸杯、球等道具,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
将歌曲中抽象的乐句转化为具体的道具,
就能更清楚乐句的传递如何进行。
接着是乐器卡农:孩子分组自主选择乐器,按照一定的旋律或者节奏编排,展现出完整的乐器卡农作品。
在节奏卡农的创编里,孩子们编创了一条时值共4拍的节奏,并用身体打击的形式共同展现出完整的作品。
节奏卡农,四个固定动作,
拍手、拍肩、跺脚、拍腿,根据卡农的形式配合。
云开的音乐课堂很鲜活,教学理念更新之后,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促使孩子更爱参加音乐活动。
这就是视觉艺术课程组老师们重视和坚持着的「音乐本位原则」,它让音乐课堂的形式新颖,并且实在。